|
|
國際汽車零部件企業加速在中國“電動化”布局 |
|
|
|
來源: 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
時間: 2018-12-13 16:58
|
|
燃油車被禁售 電動化是趨勢
目前,一些國家已經有了明確的燃油車禁售時間表,如荷蘭、挪威的燃油車禁售時間是2025年后,德國,比利時,印度,美國加州的燃油車禁售時間是2030年后,法國和英是2040年后,而到2050年,全歐盟境內要全部禁售燃油車。在海外車企中沃爾沃、奔馳、寶馬、大眾、福特、通用、豐田、本田等已制定計劃,加速擁抱新能源。其中被吉利收購的沃爾沃提出明年,即2019年將停售純燃油汽車。而寶馬和奔馳都明確提出,分別在2020年和2022年全系列款車型都推出電動版本以供選擇,并在今后按計劃逐步停售燃油車。中國本土方面,上汽、北汽、吉利、北汽新能源、長安汽車各具特色的電動車計劃也已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扎根。
主機廠戰略轉變直接導致了“核心三電”零部件產業的崛起,此外,汽車動力總成系統及其零部件的趨勢,甚至對如制動系統、傳動系統、轉向系統、車身材料、座椅等等傳統零部件產品同樣提出了新的技術要求,產品升級換代勢在必行。不完全統計顯示,未來燃油汽車零部件市場中約50%份額將消失。
據權威機構認為,到2030年,全球每年生產的純電動、插電式混動力和輕度混動力的汽車將創造年產值2130億美元的電池、發動機和電子工業市場。
當前,具有較強實力的零部件企業紛紛涉足新能源產業鏈,它們擁有比較強大的技術底蘊,以及雄厚的資本積累,已針對電動車,圍繞技術革新、新品開發、產能擴張、市場儲備等多維度進行了不容小覷的布局。近兩年來,跨國零部件巨頭在轉型路上可謂是動作頻頻。作為汽車零部件行業風向標,跨國巨頭們的動作格外引人關注。
主流零部件企業的新能源發展之路
(1)博世集團:首個車用48V電池產業項目落戶中國
當前,博世集團正在致力于持續推動業務轉型成為智能交通服務供應商,并積極推進電動化布局。
今年2月,博世集團對外宣稱放棄自制動力電池單元,采用外購方式。但在系統集成層面,博世還會加大研發生產的力度,將通過自身的電池管理系統技術與系統集成能力,來提供完整的電池系統。
同時,博世宣布成立全新智能網聯事業部。該事業部將專注于開發并銷售數字化交通服務,進一步擴展現有服務組合,涵蓋共享車輛、共享駕乘、以及為駕駛員打造的一系列互聯服務。其中,博世收購了美國初創企業Splitting Fares Inc.(SPLT)用來提供的共享駕乘服務。
此外,博世集團還積極推進在華業務,其首個車用48V電池產業項目3月落戶中國,博世無錫公司將成為未來博世集團動力總成業務的中國總部和在華發展的重要基地。
同時,博世與中國造車新勢力拜騰合作,為拜騰供應電動動力系統、制動和駕駛員輔導系統等,為后者未來的新能源車型提供全面支持。
在可預見的未來,博世會在全球汽車行業內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2)大陸集團:2021年前投3億歐元在華電動車技術開發
大陸集團宣布,2019年初,旗下動力總成部門將拆分為獨立實體運營。同時,該動力總成部門將于2019年中期上市。業內人士表示,大陸將動力總成業務單獨運營,不僅有利于與其他企業結盟,更有利于招募資金用于投資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等領域。
據悉,大陸集團在新能源汽車總成系統、自動駕駛、智能網聯、48V汽車電池系統、汽車出行服務等領域進行了全面布局。
從2016年開始,大陸集團在中國重慶、蕪湖等地相繼建設了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動力總成工廠等項目,并宣布在2021年之前投入3億歐元用于電動車技術開發。
3月,大陸集團還于與中國電池供應商成飛集成通過各自旗下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開發生產48V汽車電池系統。
7月,大陸集團宣布與滴滴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智能互聯、出行服務、定制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合作,共同推動未來智能出行業務的發展。
(3)舍弗勒集團:2018年在上海安亭建立電驅研發中心
舍弗勒集團將電驅技術定位為集團未來三大支柱之一。
目前,舍弗勒集團已獲得全球不同汽車客戶在新能源汽車傳動軸以及混合動力模塊等產品上的八個系列合同,這些合同的銷售潛力超過10億歐元。同時,舍弗勒集團將在中國建立研發中心,針對中國汽車品牌進行定制的供應需求。
2017年初,舍弗勒在北美車展上亮相了其最新的“高性能48V”電驅后橋。2017年11月,舍弗勒全球首個P2混合動力模塊在太倉工廠投產,該模塊將率先裝配在長安逸動新能源車上。
為了進一步凸顯電驅動的重要性,2018年1月1日舍弗勒電驅業務單元正式成立。與德國同步,舍弗勒大中華區2018年將在上海安亭建立一個全新的電驅研發中心,不斷加強中國本土的研發能力。目前舍弗勒在中國市場已獲得大量電動和混動項目。
4月,舍弗勒表示集團正在向混合動力技術和純電動汽車領域作轉型,并在3月正式推出了電動汽車業務部門,期望在2020年前實現電動車業務占總營收比重超15%。
(4)巴斯夫集團:通過鋰電材料業務切入中國新能源市場
為了順應電動化發展潮流,巴斯夫正在加快新型動力電池材料的進度,并計劃在電動車大批量生產前推出滿足續航里程需求的電池材料。
近年來,巴斯夫還瞄準亞洲尤其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廣闊市場,逐步通過鋰電材料業務切入新能源市場,并先后與廣汽研究院和小鵬汽車等車企合作。
為了縮短汽車新產品開發周期,巴斯夫集團大力發展3D打印技術,并在上海亞太創新園區設立了2個3D打印研發實驗室,分別專注于基于激光燒結工藝的3D打印解決方案和先進的光敏聚合物系統材料。
上半年,巴斯夫與小鵬汽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開發用于電動技術的高性能材料產品,包括電池模塊、驅動模塊、電控模塊及自動駕駛模塊等,雙方集中在整車車身、底盤NVH、動力及內外飾等多個應用部位相關材料的達成意向合作。
11月17日,巴斯夫與廣汽研究院共同打造的2U、2US、2ALL三款電動概念車首次亮相。據悉,從車內全面空氣凈化技術到座椅材料,再到塑料車身覆蓋件以及電池材料,巴斯夫創新解決方案幫助設計師更好迎合駕乘人需求。
總結
在新能源如此發展之勢的影響下,作為整車基礎供應商的零部件企業也把握好這一有利時機,積極為布局新能源車做好準備,努力開發新能源車適用的各種零部件產品,一方面是想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式增長之前搶占市場的先機,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想使企業不斷地發展壯大,使企業能持續的在業內處于領先地位就必須先于市場而動。本文從零部件企業電動化布局發展中發現,主要表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瞄準中國市場。與本土企業合資建立電動車零部件公司、獨立投建本土零部件工廠、加快中國工廠新產品開發上市力度,或加大資金投入,或與造車新勢力企業“跑馬圈地”提前占領市場等,推出一系列的業務手段。
二、電動化業務獨立運營。隨著電動車零部件需求的擴大,不少企業宣布將該業務剝離出來,獨立運營實現精細化的操作,以期快速推出電動化產品,提前占據市場份額。
三、與業界巨頭聯合布局成為新趨勢。零部件企業仍舊選擇與有實力的整車企業等領域合作能電動車項目,強強聯合的發展模式將有效降低零部件巨頭在新興領域所面臨的風險,足見國際零部件巨頭布局電動化的穩健。
四、重視電動車智能化。與燃油車領域不同,國際零部件企業在布局電動車市場時,已經注意到數字化交通服務,重視無人駕駛與車聯網等領域結合發展。
|
|
|
|
?
|
|
模具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 ?100元/本? ? ?聯系電話:010-88356463
更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