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Volkswagen)與打印機制造商惠普(HP)和零部件制造商GKN粉末冶金公司(GKN Powder Metallurgy)合作,計劃2020年在其批量生產的汽車使用3D打印零部件。
于2018年9月10-15日在芝加哥舉行的國際制造技術展(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how,IMTS2018)上,大眾汽車技術規劃與開發主管Martin Goede博士表示,惠普先進的金屬噴印技術可以使位于沃爾夫斯堡的品牌每年生產10萬個小型個性化部件(如操作桿手柄)。Goede博士把這項技術描述為“邁向未來的重要一步”,不僅對德國汽車制造商來說是如此,對整個汽車行業也是如此。
大眾汽車3D打印的操作桿手柄
惠普的Stephen Nigro補充稱,兩家公司還在測試制造低成本、高性能部件的解決方案。惠普的金屬噴墨打印機采用由GKN提供的金屬粉末和粘合劑逐層生產所需部件。該方法不同于普通金屬3D打印常用的激光融化粉末的工藝,而是通過“烘烤”(燒結)制成特定的零件。
這并不是大眾第一次使用3D打印部件,ID R Pikes Peak純電動跑車在2018年6月打破了Pikes Peak山道競賽的記錄。這輛車使用了許多小型的3D打印組件,比如支架和開關。當然,這是一個原型車,生產用于量產車輛的3D打印部件所面臨的挑戰要大得多。Goede博士指出:“3D打印可能不會在短時間內制造出完整的車輛,但是3D打印部件的數量和大小將會顯著增加。”
3D打印最大的優勢是生產過程的靈活性。相對傳統模具加工的批量生產方式,它可以更快速地將各項概念設計變成實物,簡化了復雜的模具的生產流程,同時迎合用戶的個性化需求。3D打印能夠降低研發成本、縮短產品上市周期,也可以按需打印,減少庫存積壓。但是,目前3D打印技術仍處于發展階段(對于汽車的金屬受力件幾乎毫無辦法),只有通過不懈的技術改進,才能真正廣泛被汽車制造業大規模采用,短期內不會對汽車模具行業造成巨大沖擊。
(來源:Car magazine,作者:Marius Boonzaier)
中國模具工業協會國際部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