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正引領產業變革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成為未來制造業發展的主要趨勢。世界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紛紛推出重振制造業國家戰略,以重塑其制造業競爭新優勢。
發展智能制造勢在必行
我國擁有建設制造強國的基礎和條件
但是,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
一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端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元器件、關鍵材料等大多依賴進口。如,我國所需的芯片80%以上依賴進口,2013年用匯2313億美元,超過石油。
二是產品質量問題突出,國家監督抽查產品質量不合格率高達10%,制造業每年直接質量損失超過2000億元;
三是資源利用效率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四是產業結構調整刻不容緩,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弱,產業集聚和集群發展水平低,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少。
推動制造業智能轉型難度更大
智能制造帶來的效果
重點任務
智能制造以構建新型制造體系為目標,重點聚焦“五三五十”重點任務。即:攻克五類關鍵技術裝備,夯實智能制造三大基礎,培育推廣五種智能制造新模式,推進十大重點領域智能制造成套裝備集成應用
主要政策措施
智能制造試點示范
2015實施情況
確定并公布了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覆蓋了38個行業,分布在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召開全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圍繞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信息等領域分別組織召開了多場行業智能制造現場經驗交流會;組織動員46個試點示范項目在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設專區集中展覽展示。
2016年實施情況
確定并公布了64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覆蓋了38個行業,分布在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召開全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圍繞裝備、消費品、電子信息、航空航天、軌道交通、危化品、原材料等領域分別組織召開了多場行業智能制造現場經驗交流會;正在組織動員試點示范項目在2016年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設專區集中展覽展示。
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
組建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領導的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組。
滾動修訂《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建立智能制造標準綠色通道。
支持智能制造標準研制、試驗驗證平臺建設及行業推廣應用。
充分發揮地方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學會的作用,通過培訓、咨詢等手段推進標準宣貫與實施。
加強國際交流,定期舉辦智能制造標準國際論壇,組織中外企業和標準化組織開展交流合作。
智能制造專項
2015年共支持智能制造專項94個項目,其中綜合標準化試驗驗證項目43個,重點領域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51個。
2016年,支持了40個綜合標準化試驗驗證項目和104個重點領域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共144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