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智能制造為統領湖南長沙工業再提質 |
|
|
|
來源: 中國工業報
時間: 2017-04-24 13:58
|
|
“智”造中心,智慧長沙。2016年,湖南長沙工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4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32%;新產品產值占規模工業產值的30%;移動互聯網企業突破1.2萬家,營業收入達到500億元,增速超過50%。
如今的長沙,正奏響“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推動長沙國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設”的最強音。自2017年開始,長沙將以“穩住、進好、調優”為總要求,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探索智能制造“長沙模式”,實現工業再提質,推行“八大專項行動”,全面推進制造強市建設。目標2017年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左右,完成工業投資2322億元,完成工業招商580億元。
智能制造“長沙模式”
“長沙將以智能制造為統領,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探索建立以技術支撐、政策體系、服務平臺、企業試點、融資機制為主要內容的智能制造‘長沙模式’,進一步完善‘獎、補、購、租、投、池、市’的產業扶持政策體系,設立100億元智能制造產業投資基金,扎實推進230家試點示范企業或項目,其中3家獲批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4家列入國家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專項項目。”業內權威人士向中國工業報記者介紹“長沙模式”。
據了解,2016年長沙對于“長沙模式”
的探索取得重大突破,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大型項目推進順利。長沙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總量超過鄭州,躋身全國省會城市前六強。
此外,長沙扎實推進智能制造、新材料、互聯網+、小微兩創、北斗導航等“三年行動計劃”。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猛;智能成套裝備、集成電路、北斗導航、智能控制系統關鍵部件等領域發展迅速,聚集效應初步顯現。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增速均在15%以上,移動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北斗導航等新興產業增速50%以上。
工業再提質
“十三五”時期是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對長沙而言,把握好這一機遇,不僅能走出一條化解過剩產能的有效路徑,還能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贏得先機。
在當前階段,長沙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的主題、主線、主旋律,將緊緊圍繞搶抓“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的機遇,加快構建智能制造服務體系、產業鏈條和人才高地,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精心培育新型產業,改造優化傳統產業,推動長沙制造業率先向高端、智能、綠色轉型升級,率先建成智能制造強市,實現工業再提質。
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突出加強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新型技術研究院和產業創新聯盟建設,著力提升一批示范性雙創空間。完善項目選擇、培訓指導、風險投資、收購轉化、哺育上市等全程服務,形成完備的創新創業生態鏈。
精心培育新型產業。大力發展以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智能成套設備等為重點的高端智能裝備產業。
改造優化傳統產業。實施工業互聯網行動計劃,用智能技術全面改造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等特色傳統產業,運用互聯網和物聯網推動產品銷售服務的模式升級,實現生產智能化、產品智能化、服務智能化。
八大專項行動
自2017年起,長沙將實施包括智能制造示范園區建設、智能制造優勢產業引領專項行動在內的八大專項行動,全面啟動國家智能制造中心的建設工作。長沙還將對接“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打造推進產業智能化先行區;對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打造高端智能裝備知名品牌聚集區;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打造集群式培育智能化產業引領區。
智能制造示范園區建設專項行動。推動長沙高新區、長沙經開區、望城經開區、瀏陽經開區、寧鄉經開區、金霞經開區、雨花經開區和寧鄉高新區按產業特色,建設智能制造示范園區。
智能制造優勢產業引領專項行動。選擇工程機械、材料、汽車、食品、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六大優勢產業實施智能化改造,打造智能制造優勢引領產業。
智能制造示范企業打造專項行動。選擇一批重點制造型企業,分別開展以智能化工廠流程制造、離散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新業態和新模式的試點示范。
高端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專項行動。重點研發具有深度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功能的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高檔數控機床等智能制造裝備及生產線;突破新型傳感器、智能測量儀表、工業控制系統等智能核心裝置工程化和產業化;加快工程機械、航空航天、汽車、電子等產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統籌布局推動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機械、服務機器人、智能家電等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智能制造人才引進和培育專項行動。實施智能制造管理精英、技術領軍人才、能工巧匠引進和培育三大計劃。
智能制造創新及服務平臺建設專項行動。打造智能化產業承載、做實產業智能化服務、做精智能企業孵化、構筑智能制造技術合作交流、推進實施高端智能裝備“走出去”戰略合作、拓展智能制造成果中介六大平臺。
互聯網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專項行動。以兩化融合為主線,加快互聯網和制造業融合創新,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兩化融合支撐能力不斷增強。
軍民融合專項行動。以申創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為契機,積極探索軍地聯合聯動工作模式,圍繞北斗導航、無人機、高端芯片等重點產業,打造軍民融合技術、產業、人才聚集的高地,從“軍轉民”、“民參軍”雙向擴大全市“智能制造”成果轉化與市場拓展。
|
|
|
|
?
|
|
模具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 ?100元/本? ? ?聯系電話:010-88356463
更多
|
|
|